实验教学体系
中心依据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特色,紧扣地理学人才培养对宏观思维与微观操作、时空演变与数值模拟等能力的要求,确立了“三层次、六模块”的开放共享型实验教学体系。
(1)实验教学体系三层次。教学体系三层次由基本型实验、综合设计型实验、研究创新型实验构成。其中,基本型实验占41.6%,综合设计型实验占32.1%,研究创新型实验占26.3%。
基本型实验主要针对于一、二年级本科学生,教学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、掌握基本实验技能、规范实验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,使学生夯实地学基础知识、掌握基本实验技术方法、熟悉实验仪器,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准备条件、打好基础。
综合设计型实验(含野外实习实践)主要针对于二、三年级本科学生,其特点是真实化、综合化与现代化,其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在身临其境的野外条件下,综合的利用各分支学科的知识来观察自然地理、人文地理、生态环境现象,发现问题,运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观测、分析、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;另一方面,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,运用多学科多技术实验手段和多层次实验内容组合,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。
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针对于三、四年级本科学生,其特点是依托中心教师科研项目、大学生创新项目、“挑战杯”竞赛、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多种形式,开展自主个性化设计研究实验,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。
(2)实验教学体系六模块。紧扣地理科学区域性、综合性的学科性质与学科特色,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,将教学体系分为六模块:自然地理基本实验、人文地理基本实验、地理信息科学基本实验、地学理论综合设计实验、规划设计综合实验、研究创新实验。形成了夯实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能、强化地理学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、激发创新创业精神的渐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。
地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
实验教学模式
(1)实验教学体系四结合。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贯穿“地理现象认识与地理科学理论领悟结合,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结合,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结合,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”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。培养具有扎实学科理论与能力、良好科学素养、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。
(2)开放共享。全方位开放中心专业型、基础型实验室仪器设备,并依托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,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、智能化共享。同时全面开放中心已建成完善的3条野外实习线路,并服务中山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、鲁东大学、新疆师范大学、山西师范大学、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大学野外实习。野外实习线路为:太白山自然保护区—南五台森林公园—翠华山国家山崩地质公园—骊山地质构造带—灞河水文站自然地理要素实习线路;秦岭旬阳坝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—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—洛川黄土地质公园—延安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—榆林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地理综合实习线路;韩城矿产资源开发区—阎良航天城—西安国际化大都市—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—宝鸡重工业区—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实习线路。
教学质量标准
为规范实验教学管理,保证实验教学质量,提高培养水平。依据室内实验、野外实验和创新设计实验的特征与要求,中心制定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,健全质量监控体系。
地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质量标准
室内实验 | 野外实验 | 创新、设计实验 | |
目标 | 掌握基础理论,操作熟练 | 具备地学野外综合调研、分析、应用能力 | 能够自主设计、开展、完成实验 |
前期标准 | l 明确实验目的、方法和步骤;l 实验耗材、仪器、设备准备与调试达标,环境安全设施检查到位;l 实验教学组织与突发事件预案完善。 | l 野外实习计划科学、规范,路线选择典型、紧凑;l 做好实习组织、动员,指导学生做好相关知识与器材准备;l 事先对实习路线、基地考察,并做好野外安全知识教育与突发事件预案。 | l 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科学、准确、可行;l 中心准备实验场地、仪器设备、耗材及时到位;l 贵重仪器设备、有毒有害试剂安全使用指导。 |
过程标准 | l 实验操作科学、规范,安全防护措施到位;l 教师讲授、示范、答疑清晰、准确;l 教师与学生实验日志记录填写清晰、准确;l 仪器设备科学归位,实验废弃物科学安全处理。 | l 野外实习现场安全教育到位;l 教师讲授、示范、答疑清晰、准确;l 学生做到野外实习六到“脚到、手到、眼到、耳到、心到、嘴到”;l 爱护仪器设备,爱护环境,尊重当地的风俗。 | l 实验操作科学、规范,安全防护措施到位;l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,指导教师为辅;l 指导教师能敏锐捕捉实验过程中的新现象、新问题,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实验方案;l 学生实验记录清晰、准确,仪器设备科学归位,实验废弃物科学安全处理。 |
效果标准 | l 达到预期教学目的,无安全事故;l 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要领,动手操作程度高;l 学生实验报告规范,教师评阅认真。 | l 达到预期野外实习教学目的,无安全事故;l 学生熟练掌握野外观察,测量,数据、样品采集技术与社会调查方法;l 学生实习报告规范,教师评阅认真,实习总结全面、深刻。 | l 达到预期研究计划目标,无安全事故;l 学生能够依据实验进程及时发现问题,调整并完成实验,且效果良好;l 能够科学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或调研数据,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。 |